文明与征服醒狮阵容搭配
- 游戏攻略
- 2024-10-03
- 31热度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文明与征服醒狮阵容搭配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平等条约一览表
南京条约 1842年8月 英国
主要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
影响
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5.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1844年 英国
主要内容
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权
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1844年 美国和法国
主要内容
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
天津条约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主要内容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增开沿海沿江是10处商口岸
3.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经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常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 1860年 俄国
主要内容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天津条与北京条约的共同影响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条约 1860年 俄国
至19世纪80年代 ,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马关条约 1895年4月 日本
主要内容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
1.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再一步遭受受严重损失
2.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开辟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5.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拓展了其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 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
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2.赔偿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做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
3.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届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地驻兵保护
4.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5.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响
这样的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
列强可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
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国政府或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是不平等的条约。
中俄蒙协约(民国4年(1915年)6月7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外蒙古,恰克图)
民四条约(二十一条)(民国4年(1915年)5月25日,中国与日本,签约地点:北京)
满洲里界约(1911年(宣统3年)12月20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满洲里)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光绪32年)4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05年(光绪31年)12月22日,签约地点:北京)
辛丑条约(1901年(光绪27年)9月7日,签约地点:北京)
广州湾租界条约(时间:1899年(光绪25年)11月16日;签约地点:广州湾;中国与法国)
订租威海卫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7月1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6月9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国彼得堡签订了《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6日,北京;中国与德国)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1896年(光绪22年)7月21日,签订于北京)
中俄密约(1896年(光绪22年)6月3日,莫斯科)
马关条约(1895年(光绪21年)4月17日,马关,与日本)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890年(光绪16年)3月17日,印度加尔各答;补充修订:1893年12月5日,大吉岭)
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光绪2年)烟台;中国与英国)
中日北京专条(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尔巴哈台)
中德通商条约(1861年(咸丰11年)9月2日,天津)
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5日,北京)
中英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4日,北京)
天津条约
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7日,天津)
中英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6日,天津)
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8日,天津)
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咸丰8年)5月28日,瑷珲)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丰4年)7月5日,上海)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丰元年)8月6日,伊犁)
黄埔条约(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与法国,黄埔)
望厦条约(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与美国,望厦)
虎门条约(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与英国,虎门)
南京条约(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与英国,南京)
1917年,德国和奥匈帝国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中国的敌对国,而被废除不平等条约。1917年苏联自愿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事后未完全兑现,亦无退还条约中获得的领土)。1943年,美国和英国自愿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意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中国的敌对国失去他们的特殊地位。1946年,法国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不承认以前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
高分悬赏! 作为汉族人我们应该为什么而自豪?我们有什么优秀的地方和自己的特色
从小就羡慕少数民族的人,有特别的服饰,特别的风俗,特别的传说,而且对少数民族还有很多特别的优惠政策。
提起中华民族,我们就会想到有着若干褒义的字眼的本该让人热血沸腾的一句话: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伟大的、勤劳的、善良的、勇敢的、纯朴的、历史悠久的、文化灿烂的……民族。(虽然“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但是其中90%以上的人是汉族人,而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基本上就是汉族的历史与文化,要不岳飞怎么能是民族英雄,名垂青史呢。)
是的,想到这一句话,做为一个汉族人,足够骄傲的。但是,这些词好词是好词,多么虚空啊!一些本来很有实质意义的语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因为重复了太多遍,而让人感觉麻木了。比如“没有***就没有新中国”,比如“我爱北京天安门”,比如“为人民服务”,再比如“三个代表”……这句话也如此,说的太多,就乏味了,很少有人真正去体会里面的含义了。
甚至有人质疑,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民族吗?她优秀在哪里?悠久的历史在哪里?灿烂的文化在哪里?中国近代史整个就是一部民族屈辱的被侵略史,即使现在,独立了,但是强大了吗?我知道,有人恨铁不成钢。但是钢太坚硬,不易生存,这不是汉族的特性。
达尔文的“优胜劣汰”真的是大自然的法则,一个民族的生存也符合这一规律。汉族生存至今并保持着壮大,就是因为汉民族是“优”的。汉民族的“优”的表现不是以上那些听起来美好的形容词,而是经历几千年的演变形成了适应历史发展的、适应生存下去的民族特性--柔韧和包容。
没有经过调查,不过我自认为我这种说法不需要调查就是正确的:汉族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民族。虽然历史上汉族曾一度被蒙古、满族等民族统治,被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侵略,但是汉族的历史没有断,影响也没有减小。这就是一种柔韧的民族性在起作用。
柔韧不等于逆来顺受,满族统治了汉族,强迫汉人穿旗装,剃头,习满族礼,以为可以消灭汉族的文化。虽然也有长达百余年的反抗,汉族人还是可以接受异族统治,可以暂时改变自己的文化传统,但结果呢?本来他们是可以像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保存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字的,但是他们非要统治汉族。到如今,满族人大多数已经溶入汉族,改了汉姓,说了汉话,习了汉礼,“内心早就被长江黄河、孔子孟子占领了(燕儿语)”,满族进关的基本上失去了自我,被汉族完全同化了。
于是有人说,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如果中国人不反抗,可以想见,大和民族如果统治了中国,其结果就像满族一样,被汉族同化,最后失去自我。于是说,中国人何必反抗呢?损失那么惨重。燕儿说她“很喜欢《鸦片战争》里的一句台词,一个英国士兵不明白中国武器落后为什么还要抵抗,他们的军官说,中国人相信‘舍生取义,杀生成仁’,这样的信念比得上任何的军舰。”汉族的民族性里不仅有柔,还有韧。一个民族怎么能随便被其他民族统治呢?就算满清入关,汉人也是反抗了很多年的。能反抗的时候自然要反抗,这才是一个民族生存下去所必须的。你看美国,当时美洲是有很多土著的,但是正是因为他们不是像我们汉族这样“伟大”的有“柔韧”特性的民族,外国人的入侵,让他们完完全全的失去了自我。而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也没有能把汉族消灭。
汉族能繁衍至今,还因为她的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汉族没有属于自己的有影响力的宗教(儒,只能算学,不能算教;道教的影响力并不很大)。佛教传至中国,我们欢迎,天主教、基督教,我们也欢迎,马克思主义,来吧,更欢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汉文化都能吸纳,并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
能吸纳,是一种“容”,能传播,也是一种“容”。有,才能传播,好,传播出去了别人才接受。汉文化更主要的是传播,儒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并不逊于在汉族本土的影响力。还有中秋、端午等许多汉族的节日,在亚洲许多国家成为国家法定的节日,搞的比中国还隆重,甚至有的国家还为此申遗,好象真的是他们一样。如果申请其他还说得过去,申遗啊,遗产啊,要往上追溯的,无论如何追溯也都是我们汉族的遗产!不过由此可见,汉族的文化已经根深蒂固地溶入了其他国家人民的文化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如果汉族人能占到世界人口的1/4,我相信受汉文化影响的人群能占到世界人口的1/2。恐怖的数字。
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是光辉的,是灿烂的,但并不说明我们就不经风历雨,经受挫折。我们被统治过,被侵略过,被迫放弃过,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也失去过。现如今,我们就失去了很多。我们失去的,有些被其他民族当宝一样供着,比如他们要申遗的本该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有些由于离开我们太久,我们已经遗忘了,比如我们传统的汉服、我们传统的礼仪。还好,现在已经有一批有志之士,提出要复兴汉服、汉礼。本该就是我们的,我们要找回来,拾回来,抢救回来,继续传承下去。
现在来回顾这句话: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伟大的、勤劳的、善良的、勇敢的、纯朴的、历史悠久的、文化灿烂的……民族。是不是有了特别的感触?我是其中一员,我骄傲!我是汉族人,我骄傲!
祖国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有关资料
1、地域文化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并且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除了主体民族汉族外,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也拥有具有自己特色的地方文化。
中华文化主要可分几个地区: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河北一带的黄河流域;四川、云南、贵州一带的长江上游;湖南、湖北、江西一带的长江中游;安徽、浙江、江苏一带的长江下游;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新疆地区;西藏、青海以及四川西部等地的藏区;广东、广西一带的珠江流域,福建的闽江流域等。
①黄河文化(北方):中原文化、胡同文化、秦陇文化
②长江文化(南方):楚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吴文化、越文化、徽文化、赣文化、江淮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闽文化
③其他:傩文化、藏文化、大坌坑文化
④海洋文化:妈祖信仰、郑和信仰、天妃宫、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
2、服饰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被国人称之为汉服的服饰,从三皇五帝到明代千年岁月中代表了中华文明的主体服饰,明朝末年清朝满族统治者进入关内后,通过剃发易服的方式强制汉族人民身穿满族服饰,使得中原地区的汉族传统服饰一度中断。当前很多年轻人专注于恢复汉族传统服饰。
3、饮食文化
中华饮食文化,在日本和韩国称为中华料理或中国料理,欧美称之为唐餐,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深远的影响了东亚地区的饮食文化。
米食和面食是主要的两大类型,中国南方和北方种植稻类地区,以米食为主,种植小麦地区则以面食为主,此外,各地的其他粮食作物,例如玉米、高梁、谷类、薯类作物作为杂粮也都成为不同地区主食的组成部分。
4、中国象棋
中国人在古代发明了中国象棋、围棋和五子棋等重要棋类游戏。武术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也是古代足球的故乡。
中国还是相扑的起源地,司马迁在《史记·黄帝本记》中曾记载:“蚩尤氏头有角,与黄帝头,以角抵人,今冀州为蚩尤戏。”直至西元七世纪,在允恭天皇的葬礼上(西元四百五十三年),中国派遣特使到日本表演素舞致意,被认为是中国相扑首次传入日本,对日本原有的相扑造成一定影响。
5、宗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形式。
佛教自从汉代传入中国后,在不断和中华文化交流中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被称之为汉传佛教。儒家不是纯粹的宗教形式,但儒家却有宗教所无可取替与到达的高度。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主体,宗教信仰上以祖先信仰为主。
历史上汉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后来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又有一些人开始信仰这些宗教。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此外还有其他各种中国本土及各地地方性信仰,比如关公信仰、妈祖信仰、三山国王信仰、以岳王崇拜为代表的忠烈信仰等等。祭祀祖先轩辕黄帝、祭孔都是代表性的具有信仰色彩的活动。
做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历史文明源远流长,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同黄河、长江一样自源头滚滚流来。
扩展资料
中华文化,简写为“CCNGC”,亦称华夏文化、汉文化,是指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历经千年以上的时间历史演变,中国各大古代文明长期相互影响融合。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东方。
中华民族在神农时代以前的政治形态是部落政治,而部落的领袖是“巫”。这种说法与传统的认知差异很大,在历史上人们的认知中“巫”是迷信的,“巫”是装神弄鬼没有知识的。实际上在先民的原始时代“巫”是科学家,“巫”代表知识的权威。
原荒时代,先民知识未开,见大自然各种现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气候变化的风雨雷电等等。因不了解,而心生疑、恐怖。
对于这些疑惑要想获得答案,只有去向“巫”请教。“巫”对于这种现象,经过观察,思考,分析等过程后做出的结论是风有风神,雨有雨神,雷有雷神,电有电神,其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无不是各有一位神在主宰。
神主宰论,现代人看来太不科学,太迷信了。但也不能保证当代科学家对宇宙现象所做的解说,等千年以后,是一定正确的。
另外,人类有两件事情无法自己处理,必须求助于他人。一是生理的,人没有不生病的,人生了病必须要请医生诊治。
二是心理的,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总是患得患失,东想西想,犹豫不决,这时就要请教他人提供意见作参考。心中有犹豫不决的事,要请教至亲好友,或者向专家咨询。在原始时代,这两件事发生了,求助于同一人,就是“巫”。由古“殹”字写作“医”,及卜筮的“筮”字可做证明。
智人时代,已经开始出现文化,此时期考古发现有织缝衣物和葬礼,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懂得耕作。在湖南已有文献记载有第一个的人工耕作,群居文化开始出现,形成氏族公社。在中原地区考古发现西元7000年前至10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等,已经进入以原始农业、畜禽饲养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以渔猎业为辅的原始氏族社会。
从前21世纪到前17世纪夏王朝晚期的河南洛阳二里头文化已有出现中国最早的都城,二里头遗址其中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
还有镶嵌录松石的兽面铜牌饰,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铜镶玉石制品。玉器有圭、璋、琮、钺、戈、刀等用品,与制作精美的陶器。而二里冈文化的遗址经研究确认为商的初期王朝所在,商初期到中期政权历经多次变动,盘庚迁都到殷墟之前,应该已经迁都多次,二里头遗址可能也是被废弃的首都之一。
除了黄河下游出现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以外,还有处于西元前2500年~前1500年的河姆渡文化,这些遗迹说明了在新石器时代的前半期,无论在中国的北方与南方都已经发展出农耕文化。
随着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古代四川一带(古蜀)有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的文明,证明巴蜀地区等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是同等为中华古文明发祥地。而且各地的文化互有交流,并且一起继承之前的文化遗产,也可证明中华文化早期也是多元发展的,而中原文化是主体。。
后来经过尧、舜、禹和夏、商、周等时期的发展而日臻成熟,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楚文化等,这些地域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化早期的主体—华夏文化。
参考资料:
中华文化-百度百科
好了,今天关于“文明与征服醒狮阵容搭配”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文明与征服醒狮阵容搭配”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