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将韩信阵容搭配
- 游戏攻略
- 2024-09-30
- 4热度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谈论斗将韩信阵容搭配的话题。这个问题集合包含了一些常见和深入的问题,我将详细回答每一个问题,并分享我的见解和观点。
斗将可以理解为两将的单挑,也就是两位敌对方将领在打仗前,先各自代表己方出战,两位将领在阵前一对一的单挑厮杀,这种行为就叫斗将,也叫单挑。我们现在看电视,或者看像《三国演义》这样的古典历史小说,经常会看到两军对峙时,两方各出阵一位将领,先单挑,很可能打出几个回合,有可能打上百八十回合,等分出胜负之后,然后身后的大军开始冲杀,一阵冲杀之后,战争就结束了。
比如三国演义中袁绍对阵公孙瓒的磐河之战时,袁绍让文丑出战单挑公孙瓒,公孙瓒作为主将与文丑并战,结果不到十个回合败于文丑之手,接着公孙瓒就逃走了,文丑策马追赶直杀入公孙瓒中军,公孙瓒手下四将迎战文丑,被文丑一枪刺死一个,其他三个逃走,公孙瓒军大败,感觉打仗完全就靠猛将的武艺,就能取得胜利一样。还有白马之战,颜良率军十万迎战曹军,曹操手下的宋宪第一个单挑颜良,颜良三个回合就斩杀宋宪,接着魏续又上单挑颜良,又被颜良一个回合砍死,最后曹操手下大将徐晃也接着单挑颜良,却被颜良20个回合击败,于是曹军大败。
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的单挑,比如张飞战吕布,许褚战马超,张飞战马超等等,太多了,但历史上真是这么回事吗?靠着武将单挑一下就能决定了战争胜负吗?历史上凡是正规的战争,基本是不存在斗将现象,也就是两将单挑的行为。首先,将领尤其是主将,作为一军的领导,是不可能随便置自己于危险之中的。如果主将去斗将单挑,战死了怎么办?那一整支军队不就群龙无首大败而归吗,这仗还怎么打?再说了,宋朝之前的将领一般都是文武不分家,有的可能是文人带兵打仗,有的可能是武将带兵打仗,比如诸葛亮多次率军北伐,还有韩信这样以计谋取胜的将领,他会跟你斗将单挑吗?当然不会。
即使是像项羽这样的猛将,也不会有斗将单挑的行为,就算项羽凭着勇猛愿意单挑,也没有人敢啊,你看项羽打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哪有斗将单挑,当然也存在项羽凭借勇猛一人对战杀近百人,但那不过是混战,两军混战之中,将领有可能参战,因为这会鼓舞士气。就算是关羽阵斩颜良,那也是乱军之中斩杀的,还有张辽斩乌桓单于蹋顿和黄忠斩夏侯渊都是在乱军之中斩杀的,而不是斗将和单挑的。其次,战争打的是综合能力,不是武将比拼武力。个人的武力其实在战争中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中国历史的所有名将,没有一个人是靠个人武力打赢战争的,比如项羽武力惊人吧,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靠的是计谋和激发全军战斗力取胜的,白起战斗力惊人吧,就连长平之战靠的也是计谋,迂回包抄+分割围歼消灭40万赵军的。
武将的武力再厉害,就算一个人打一百人又怎么样,你的士卒总不可能和你一样厉害吧,打仗靠的是激发所有士兵的战斗力,才能取胜,不能仅仅靠一两个勇猛的将领,就连算是万人敌,比如项羽、关羽和张飞这样的,不善于打仗,即使武力惊人照样失败。最后,历史上没有战争是靠斗将单挑决出胜负的。无论你举哪一个例子,无论是上古时期的战争,还是春秋战国,秦汉时候,又或者是后世的唐、宋、元、明、清,春秋早期的战争,基本上是两军约好时间、地点,然后列好阵势,再开始厮杀,这应该叫阵法对阵法。战国一直到秦汉时期的战争,开始流行计谋,或者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能打赢战争,任何手段就行,比如长平之战,秦统一六国之战,还有秦末的巨鹿之战,汉朝时期的汉匈百年战争,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靠计谋及综合实力,基本上没有斗将和单挑。
在正规的战争中是没有斗将和单挑的,就连地痞流氓打架也极少单挑和斗将,只要能打赢,是什么手段都会用上的。当然了,历史上也存在两个将领的单挑和斗将,那只存在一些小规模战争或者双方都是喜欢单打独斗的武将之间。比如春秋时期的鲁国公子季友与莒国公子赢拿,就以二人对战解决了一次小规模战争,不过那是公子季友使出的计谋,故意刺激公子赢拿单挑的。还有三国时期的吕布与郭汜的单挑,郭汜率军攻打长安城,吕布当时已经战败,没有办法故意刺激郭汜与他单挑,虽然吕布与郭汜单挑赢了,刺中了郭汜一矛,但吕布仍然是输了战争,可见斗将根本改变不了战争结果,这是三国时期正史上记载的唯一一次单挑。另外在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这样比较黑暗混乱时期的,史书有一些关于斗将和单挑的记录,不过这些都存在疑问,大多可能是两军混战之中,两将交手,真正的两将单挑,应该是不存在的,不可能像电视或小说中那样,通报个姓名,再来打斗一番。
有可能存在一方的将领凭借自身的勇猛,引诱另一方将领来单挑,以方便赢得战争的行为,但另一方将领有主导权,比如陈庆之之子陈昕俘虏北魏骁将宝乐,李存孝俘虏后梁骁将邓季筠,后唐周德威生擒后梁猛将陈章,等等,虽然看上去是斗将和单挑,实际上更多战场上的形势影响,有可能是智取,有可能是形势使然,真正的单挑和斗将毕竟极少,也不现实。所有在正规的战争中,极少有斗将单挑行为,偶尔在历史出现两将斗将单挑,也是在小规模战争或者两军混战中可能会偶尔出现的行为,根本不像电视或小说中出现的那样,不要被电视或小说所欺骗了。
古代打仗真的是两军交战前,大将会出来互相单挑?
古代大将单挑有一个专用名词“斗将”,这个还真有,但是并不是常规战术,几千年历史中正史记载不过百余,很多名将单挑并不出彩,也根本不会去单挑,但也有很少一部分武将自持武艺娴熟,有单挑斗将之举。
正史记载最早的斗将记录在春秋时期,清代考据家赵翼的《陔余丛考》就举了很多古代斗将的例子,其中说《左传》里有公子友对莒挐说:“我们两人之间有仇隙,士卒何罪?”于是屏退左右而相互搏杀,单挑中莒挐被击败而活捉。现存的《左传》并不能找到两人的厮杀记录。因此这个还是比较存疑的。
《汉书》中则记录了项羽曾经要找刘邦斗将的事情,但是精明如刘邦怎么会答应呢?刘邦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羽派遣勇士阵前挑战,结果刘邦并不按套路,直接让射手楼烦一箭射死。
按三国演义的说法,三国是有很多斗将之举的,但实际上明确记载的只有2起,关羽和庞德单挑,结果被庞德射中关羽面额,出自三国志。另外一起出自《英雄记》,吕布和郭汜有一场单挑,吕布刺中郭汜手臂。除此之外,关羽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这应该是疑似斗将单挑的,因为实际上关羽不可能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时候,冲到孙权麾下,曾经“叱孙权下战”应该也是想要斗将单挑的,孙权自然不敢答应。
斗将比较多的还是集中在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因为割据势力太多,军队势力不大,个人勇武就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比较出名的有《后周书》记载侯莫陈崇单骑突入敌阵,于马上生擒万俟丑奴。《晋书》记载平先力战陈安,夺其矛而还。《南史》记载陈庆之之子陈昕击败北魏骁将宝乐,魏军大溃。《旧五代史》后唐周德威生擒后梁陈章、叛将单廷圭。《新五代史》记载李存孝二马错蹬之际生擒邓季筠。
隋唐、两宋、元明清就更少了,但也还是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斗将。《隋书》记载史万岁和突厥将领斗将,斩其首而还。最过精彩的是秦琼和尉迟恭,演义中有尉迟恭救驾的描写,实际历史上也有,《旧唐书》记载单雄信单骑追击李世民,尉迟恭力刺单雄信下马。还是李世民被刘黑闼部将高雅君追杀,唐将潘毛将其刺于马下。《新唐书·秦叔宝传》中记载每次若有敌将夸耀武力,李世民就派遣叔宝出战,往往都能斩首而还取得斗将胜利。《新唐书·薛仁贵传》征高句丽时期,唐军被高句丽善射者射死十几人,薛仁贵单骑出战将其生擒而还。《宋史·岳飞传》载,岳飞大战太行山,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
由此可见,古代两军对垒,大将先单挑有一定的可能,但首先基本不可能一军统帅亲自出战,也就是说即使单挑失败,也并不至于一败涂地,士气低下是一定的。而且这种模式是越来越少的,最盛行的时候,也是不常见的,整个东汉末年到三国归晋的百年之中也不过2起,可见和电视剧中次次都是大将出来单挑是虚构的。
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依靠个人武艺,历史上很多武将实际上武艺并不高强,白起、韩信是当之无愧的名将,但其依靠的是军事才能和统帅能力而不是个人武艺。姜子牙一直是武庙中的主祭,其也不会武艺,不会法术但其军事鼻祖的称号并不是这些而得名的,最早的军事理论《六韬》就是姜子牙的著作(存疑),可见真实历史上的姜子牙是依靠军事谋略才一直被人所敬仰的。
历史上的将军类型
隋炀帝还在做太子的时候曾经问过名将贺若弼这样一个问题,“杨素、韩擒、史万岁三人,俱称良将,优劣如何?”贺若弼说:“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猛将、谋将、斗将、领将、骑将、大将都是将军,但职责不同,类型也不同,虽有相通之处,但不同之处更加明显。
猛将是指作战勇猛的将军,但不光是说将军自身勇猛,还可以说是训练士卒,驱使士卒战场杀敌勇猛。杨素之所以是猛将就在于他用兵的方法真的是很十分勇猛。他训练出来的士兵,上了战场只知道向前冲,前赴后继,勇猛异常,他本人也是身先士卒,勇不可当。猛将与骁将、勇将的区别,就在于这两点,骁将只有用兵勇猛,勇将只有自身勇,而猛将兼备两者。
斗将是指大军混战前对战两军所派的对杀的将军,比如说三国演义虎牢关大战刘关张的吕布。斗将通常都是勇将或是悍将,自身实力比较强,是冲锋陷阵的主力。贺若弼说韩擒虎是斗将,是因为韩擒虎确实是勇冠三军,威严无比,隋书记载,韩擒虎武毅威雄,威声动俗,灭陈后陈后主对韩擒虎是畏之如虎。斗将较之于勇将更有统帅士兵的风范,战场之上不光自己杀敌,还要带领手下士兵向前冲锋,而且是具有一往无前的气势,这样的人才能叫斗将。
骑将是指指挥骑兵或是自身更擅长马上作战的将军。贺若弼说史万岁是骑将,主要是因为史万岁与敌人作战,马上无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史万岁打突厥阿波可汗,交战时史万岁单枪匹马,交马之间就杀死突厥敌将,让突厥大惊失色,溃败而逃。骑将与步将其实就是分管骑兵和步兵的将军,但不是骑上马就能算骑将的,汉朝以前骑将不多,虽然都是骑上马作战,但是对骑兵的作战,指挥都还远不能叫做骑将,毕竟那时候还是主要使用旧式战车。汉朝开始,骑将的典型就是霍去病,真的可以说已经到了骑兵到处,扫荡无敌的程度。
谋将顾名思义是善于谋划的将军。历史上谋将很多,名将很多都是谋将。贺若弼说杨素不是谋将的评价十分中肯,杨素指挥以勇武著称,基本用不着什么长策奇计。而汉初三杰的韩信是典型的的谋将,灭赵国的背水之计就是巅峰之作。唐初的李靖也是一个典型,李靖打仗多用智谋,平萧冼的战役就是李靖智谋的体现。谋将与儒将也有区别,谋将不一定文武双全,谋将只要以谋为主都是谋将,但如果缺少文才风雅就不能算作儒将。比如说韩信,虽然是谋将,但要说他儒雅,也不能这么说,所以他只能算谋将却不能算儒将。
领将是领导全军的将军,可以不勇,但必须要有趋势士兵的能力。贺若弼说韩擒虎不是领将,是因为他认为韩擒虎没有指挥大数量士兵作战的能力,平陈时,韩擒虎只带了一支小部队,一路穿插打到南京,活捉陈后主,所以贺若弼觉得韩擒虎没有指挥大军团作战的能力。领将只有一少部分人才能够得到这样的称谓,统领大军说起来是个很简单的事,事实上非常麻烦,各种事情需要解决,所以真正称得上是领将的并不多,韩信曾对刘邦说,刘邦将兵不过十万就很说明问题。
大将则是领将和谋将、猛将的集合,能够统领千军、战无不胜的才能叫大将。这样的人比领将还要少,整个中国历史都只有极为少数的几个人可以成为大将,韩信是其中之一,苏定方也是其中之一。
韩信、关羽、项羽、白起四人之中,哪一个人堪称战神?
这四个人中能够被称为?战神?的恐怕只有白起了。战神首先就要求将领自己武功高强,除此之外还要有卓越的领兵作战能力,所以符合这一点的只能是战神白起。
其实很多人都觉得关羽是战神,但是关羽的武力值虽然很高,但是在谋略方面却不是白起的对手。在史书记载的战役中白起是?零?负的存在,而关羽却因为自己的孤傲导致丢失荆州,最后败走麦城买杀害,所以关羽称不上战神。
西楚霸王项羽更是?勇猛?的代表人物,甚至还入围过古代武力值前十名的排行榜中,但是项羽和关羽一样也是在谋略方面稍有欠佳。项羽和关羽一样都是非常的孤傲,而且性格上面的缺陷是最难弥补的。所以项羽也是因为谋略不足,不听从自己手下的建议导致自己被刘邦打败,最后落得一个自刎乌江的结果。
韩信和项羽、关羽最大的不同就是韩信的着重点在谋略即为领兵打仗这一方面,虽然被称为?兵仙?但是自身的武力值却不是很高。而且韩信有居功自傲的致命缺点,当初刘邦被项羽围住的时候竟然以此要挟刘邦给自己封王才肯出兵,这一点已经是触动了刘邦的底线。
白起就像是融合了他们三个的优点,不仅仅是出名的军事家,更是骁勇善战的?武将?。熟读兵书、善用兵法的白起曾经打败过魏韩联军,而且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国军队,担任将军的30年里面攻下大大小小的城池70多座,白起可以说是为秦国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基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只可惜最后白起功高盖主被赐死,被称为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也以这样的方式陨落了。
斗将的概念
《兵筹类要》中称,“两阵既立,各以其将出斗,谓之挑战。”此为战阵斗将的定义。历来各类稗史、小说、笔记中记载了很多战将单挑厮杀的场面,然而正史中却记载寥寥。野史轶闻不足为信。即使是冷兵器时代,战场上的胜负,主要取决于军队的战斗力和将领的指挥才能,而不在于主将的“匹夫之勇”。《孙子兵法》说,为将者须具备智、信、仁、勇、严五项基本素质,其中并无“力大”、“能打”等指标要求。白起不见得武艺高强,也能把四十万赵军“尽坑之”。韩信怯于私斗,甘受胯下之辱,日后却助刘邦打下了汉家天下。至于卫青、周瑜、李靖辈,均非好勇斗狠之人,却丝毫不负古之名将的美名。
今天关于“斗将韩信阵容搭配”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